混凝土—現代主義建筑的寵兒
設計
2016-12-26 丨 瀏覽(36463)
摘要:混凝土是一種最為常見的建筑材料,被廣泛使用在建筑工程上。當混凝土與現代主義相碰撞時,公眾開始重新審視這個普通的建筑材料。原來混凝土建筑還可以這么藝術。如今,混凝土已成為現代建筑的寵兒,它被建筑師們頻繁用于商店、餐廳、禮堂,甚至一些的創意園區。這種顛覆的變化并非憑空而來,而是長久以來的積累演變的。
現代建筑與混凝土
建筑業內流傳著這樣一句話:“21世紀的高消費就是回歸大自然,回歸鄉土?!弊袁F代建筑大師勒.柯布西耶倡導現代建筑運動以來,現代建筑風格的創意趨勢也在不斷改善、進步,從而滿足更多人群對建筑本身的要求。隨著新紀元的到來,人們從工業時代進入到信息時代。
信息時代也是更為生態文明的時代。人們開始注重以高新技術,探索生存、生產和生活。同樣,建筑師們也以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模式,按照國際化原則來設計建筑。
混凝土是一種神奇的材料,適用于各種不同的技術以及環境。按照設計者不同需求,混凝土可以被輕易地賦予不同的顏色,材質以及元素?;炷吝€能被廉價地大批量地生產,同時也可以被用于精細塑造?;炷帘毁x予的新理解方式正影響著當代建筑師和設計師。當這種材料與文雅和現代主義的精確媲美時,混凝土又被公眾重新重視。建筑材料是建筑形式、空間的構成基礎。建筑藝術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建筑材料性能的影響。
把混凝土材料和當代建筑設計、空間藝術表現形式、建筑建構的邏輯思路結合起來,可以深刻的了解材料應用的設計起點和最終呈現結構之間的始末。中國當代著名建筑師劉家琨說過:“在流行給建筑涂脂抹粉的年代,清水混凝土的使用已不僅僅是建筑方法問題,而是美學取向和精神品質的問題?!?現代混凝土材料的建筑構造處理 。
現代建筑與混凝土建筑最終形式
混凝土材料的結構形式、表皮構造、細部構造、飾面工藝、施工控制、使用維護共同組成了混凝土建筑最終形式?,F代大多數建筑結構的主體部分都是由混凝土作為主要材料支撐起來的,例如框架結構、框架—剪力墻結構,筒體結構,框架核心筒體系,筒中筒結構等。
1.現代建筑中混凝土的結構形式:
混凝土的流動性、可塑性和鋼筋的強抗拉性能組合在一起能夠完成多種結構形式的建造??蚣?、懸挑、承重墻、筒體、等結構都在混凝土材料性能發展的下不斷創新?,F代建筑很大程度上依賴鋼筋混凝土結構??蚣芙Y構解放了承重墻,帶來較大的靈活平面、脫離于稱重系統的表皮創新、架空等新的建筑特征。隨著每跨框架的跨度越來越大,材料性能的發展,柱子和梁的截面面積越來越小,也就給空間設計越來越自由的空間。
混凝土材料在當代建筑中的應用更加展現出其柔性的特點。六七十年代厚重粗獷的混凝土風格不再是當代建筑師們對混凝土應用的追求。如果說類似于磚石一般的材料感是混凝土的自然性能,那么對混凝土柔性結構的表現的追求則是反其道而行之,是當代建筑師的新建造邏輯。
2.現代建筑中混凝土的表皮構造:
混凝土表皮設計常常要考慮三個方面:保溫節能、飾面知覺性能、表面維護。表皮結構作為建筑維護傘要能為室內提供舒適的小氣候。對于混凝土這種導熱能力強的維護材料來說,只通過電氣設備改善室內溫度和濕度,不僅耗能大、而且不經濟。因此混凝土表皮之外常設置隔熱保溫層。有時為了實現清水混凝土的飾面效果也常設置雙層混凝土表皮?;炷溜椕娴馁|感、顏色、圖案等表現方法有多種多樣。
3.現代建筑中混凝土的飾面工藝
對混凝土的飾面工藝來說,首先要求選擇合適的混凝土拌合料。粗骨料不規則形狀的尖角會造成混凝土飾面麻點、多空、顆粒狀等不同的質感區別。細砂、粗砂等系骨料的區別也會影響混凝土飾面顏色以及飾面色彩的肌理。改變混凝土飾面色彩的一個方法是改變水泥色彩。
4.現代建筑中混凝土的細部構造
20世紀60~70年代,混凝土預制構件由于工藝上的限制,建筑上缺乏細部,顯得重復而冷漠?!盎炷恋纳帧北挥脕礓秩粳F代城市的丑陋和非人性化。80年代之后一股返樸歸真的哲學思潮帶動了對 “符合材料的建造” 的探索。除去裝飾混凝土得表面內外一致,一氣呵成,還可以賦予建筑復雜形體以秩序,并塑造整體連續的空間。精心設計施工的混凝土表面似乎是一種能感知冷暖變化的建筑肌膚。
現代主義建筑強調“輕、薄、光、潔”,冷冰冰的表面直接導致了人們對混凝土材料的排斥,從而迫使建筑師把眼光從混凝土的造型性逐漸轉移到材料的質感肌理上,開始探討混凝土材料可能的人性化表達。
混凝土與其他材料組合可以形成豐富的空間效果和建造細部。在紋理、色彩、形態各異的木材、金屬、石材構成的空間里,灰色的混凝土充當著一種背景,使不同的空間元素能形成統一的表達。建筑從來就不是抽象的構成,建筑的本質是建造,是使用者對空間的體驗和感受。就建造圍合空間可供選擇的材料而言,無論當前還是未來,混凝土是一種不可或缺的主要建材。
混凝土結構良好的整體性、耐久性、經濟性是其他結構無法比擬的。相比玻璃和鋼,混凝土給人樸實溫暖、回歸自然的感受,混凝土建筑與地域建造傳統的結合符合人們珍視傳統文化的精神需求。
有人把清水混凝土的灰色理解為一種中國符號,因為灰色亦暖亦冷、亦遠亦近,符合傳統的中庸的思想。于是在中國歷代的建筑設計中存在了很多的傳統元素,例如:常見的月亮門、圓形窗、抄手游廊、收放自如的庭院以及云線窗洞,使得這里的混凝土帶有了中國特色而有別于安藤忠雄的無立面混凝土和勒柯布西耶的粗野的混凝土。
來源:筑訊中國
共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