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 | 朝內菜市場立面微更新 / 中國院一合建筑
發布時間: 2022-06-29 瀏覽(336)
設計單位 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合建筑
項目地點 北京東城
建成時間 2021年
計劃經濟時代,京城有四大菜市場——東單菜市場、西單菜市場、崇文門菜市場及本篇主角朝內菜市場。對于許多年長的北京人來說,“老朝菜”是一個時代里能夠采購到豐富、新鮮、稀缺食材的場所、一種象征著為節日或聚會而精心準備的愉快心情。
2021年,朝內菜市場在經歷繁榮、拆除、易址重建、改制經營多年后,在北京老城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政府決定對其建筑立面進行改造??此坪唵蔚膯雾椩O計,但對于這座地處北京老城核心區、承載著市民集體記憶的老牌菜市場,如何處理傳統風貌、場所記憶和當代需求、技術之間的關系,如何提升其與城市的積極關系和建筑使用品質等,都需要在這個微更新項目中被權衡、考慮;同時亦要解決因整個設計和施工過程中菜市場不能停業的要求而帶來的諸多現實困難與束縛。
△??朝內菜市場西北側外觀,滑動看改造前照片 ?于海為
△??灰色GRC構件和木纖維板 ?于海為
△??沿朝內大街立面(左為朝內菜市場),滑動看改造前照片 ?于海為
舊城更新中的
現實主義
文 | 于海為
01
“老朝菜”的記憶
曾經的朝內菜市場與東單菜市場、西單菜市場和崇文門菜市場是計劃經濟時代北京赫赫有名的四大菜市場。朝內菜市場建于1954年,位于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老外交部的斜對面,最初為露天市場,后建一座雙坡屋頂大跨結構建筑,人稱“老朝菜”。在許多老北京眼中,“買好菜,找朝菜”,朝內菜市場是當年京城最為名副其實的菜市場,因毗鄰使館區還時常承擔接待外賓的任務。
△??昔日北京赫赫有名的四大菜市場之一:朝內菜市場 圖源網絡
△??朝內菜市場內景圖源網絡
1991年朝內菜市場被拆,原址另建了協和奧光商廈。1997年,菜市場移至東四路口重建,并改制為連鎖超市,入口處“朝內菜市場”與“奧士凱物美”的并置招牌提示著這座老牌菜市場的過往與變遷。
△??1990年代遷址重新恢復營業的朝內菜市場 ?一合
△??雖已改制為物美超市,但朝內菜市場的招牌依然保留 ?一合
02
老城內的建筑更新
近年來,隨《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的落地和推進,北京老城歷史街區與街巷風貌的保護與提升工程全面開展,朝內菜市場所在區域內一系列歷史街區城市更新——隆福寺街區、崇雍大街(東四南北大街段)——業已啟動與實施。
朝內菜市場位于東四南北大街與朝陽門內大街的交叉口,是城市更新的一處重要節點,位于其西北側正在建設中的地鐵東四站織補項目由多位知名建筑師集體創作。朝內菜市場建筑已有三十年歷史,其形象雖未完全破敗,但存在外立面與周邊建筑風貌不協調、與功能不匹配等諸多問題。
△??朝內菜市場位置圖,位于東四路口 ?一合
△??朝內菜市場現狀及相鄰的城市更新項目效果示意 ?一合
在傳統風貌保護區內如何進行設計與創作,這一直是中國近當代建筑師面臨的一大難題。我們認為在老城中進行建筑設計這件事沒有捷徑,必須有對于歷史和現狀的充分研究和場地調研、對于傳統城市和記憶的尊重、對當代技術與材料的真實使用,來回應傳統街區保護和當代的生活需求,這是在老城中進行建筑設計必須承擔的態度和責任。
03
目標與選擇
雖然本次設計的主體任務僅是建筑外立面微更新,但我們希望設計能夠達成更為復合、積極的目標:一,回應北京老城和“老朝菜”的城市場所記憶,并與相鄰的城市更新項目在體量和外觀上相協調;二,綜合解決節能、防水、無障礙等功能使用問題;三,建立與城市公共空間之間的積極關系。
在崇雍大街(東四南北大街段)街道更新中,沿街建筑立面依然大多保留著傳統灰磚、傳統門窗的形式。但朝內菜市場位于朝內大街和東四南北大街的交叉口,相對于東四大街,朝內大街尺度更加寬闊,這里街道尺度的變化、當代城市空間需求和建筑體量、功能等要素必須被考慮。
△??從路口看朝內菜市場?于海為
我們認為人們對歷史城市記憶最根本的認知在于尺度、材料、色彩、肌理、天際線等,本次立面改造選擇用抽象的建筑語匯來回應項目的具體需求,兩種主要立面材料——灰色GRC(纖維混凝土復合材料)構件對應傳統建筑中的灰磚;木纖維板來對應傳統木構。兩種不同構造的GRC構件模塊通過組合形成光影和虛實的變化,在立面上以抽象的影像呈現出北京老城中院落交替、屋頂層疊的輪廓印象。
底層采用木纖維板和深灰色鋁板形成實體的坡屋頂形態,完成了臨街尺度轉化,也回應了雙坡屋頂形式“老朝菜”的場所記憶。不同于相鄰地鐵織補項目上散下整的建筑體量,朝內菜市場依據建筑功能需求,上部體量完整,下層對外營業界面豐富、通透,并結合旁邊地鐵廣場的景觀設計,在建筑北側增加超市出入口,同時也希望通過對業態的調整與提升,促使首層建筑空間與城市、人產生積極的互動。
△??電影《邪不壓正》劇照:北京老城連綿的院落屋頂
△??通過兩種GRC模塊組合形成的立面抽象影像,呈現老城層疊的屋頂輪廓 ?于海為
△??底層入口采用木纖維板和坡屋頂形態 ?張廣源
△??樹枝影子投在灰色GRC幕墻上 ?于海為
04
以“技藝”實現“記憶”
——
現實困難
在確定以激發場所記憶、提升城市空間活力為目標的方案之后,真正的難點卻在于其技術實施層面。由于基礎資料缺失、改造施工不能影響超市正常營業、隨拆除不斷呈現的復雜結構條件,整個施工過程可謂困難重重——相當于拆除、復尺、檢測、調整方案、深化設計、外圍施工、室內整改這一系列工作同時進行。
在這個項目中,基礎資料缺失和前期測量成果不準確導致施工圖完成后需根據施工拆除進展不斷復核尺寸、了解結構情況并修改圖紙,不可控因素非常多。這就要求建筑、結構、幕墻及其他各專業的設計方案必須具備十足的“彈性”,容錯率需要非常高。
立面改造需要對原圍護結構進行拆除,而業主要求施工過程中保證超市的正常營業,因此施工方需進行全范圍的室內臨時圍護,導致結構鑒定無法開展,我們無法提前獲得準確的結構條件,給后面的拆除、幕墻施工等系列工作留下問題。
△??拆除、測量等過程均需保證超市正常營業,結構鑒定只能開展室外作業,隨拆除進度開展結構構件測繪 ?一合
因結構鑒定受限,拆除工作只能按照“立面改造不增加原結構荷載”的原則,逐跨、逐層進行改造前后的荷載對比,所以除了將外裝飾、門窗拆除外,還需將不起結構作用的填充墻、懸挑構件盡可能拆除,以實現改造前后荷載的平衡,拆除工作量比常規方式大幅度增加。
△??拆除填充墻和無用懸挑構件 ?一合
拆除過程中發現北立面局部為鋼結構加建,結構條件較差,進行鋼結構加固;出入口部分的現狀條件難以實現幕墻結構固定,改為鋼結構;室內管道、設備導致部分幕墻龍骨無法與主梁直接固定,均進行龍骨加強或轉換。
△??北立面鋼結構現狀 ?一合
△??北立面鋼結構加固節點 ?一合
△??西南立面出入口位置有懸挑,鋼結構設計有落地基礎,但施工開挖地基后發現該位置不滿足基礎條件,根據現狀條件取消C軸附近落地基礎,改為與C軸位置現狀柱連接 ?一合
——
材料與細部
外立面改造的主體采用GRC幕墻形式,它的色彩、質感、構造對最終完成度和設計意圖表達至關重要。我們與廠家合作,共同對單元樣板的制模、配料、調色、打磨等流程進行了多次調整,并通過在現場搭建局部幕墻體系,來驗證構造的落地性及合理性,反復對比調整樣板的質感及色彩,最后確定的樣板在外觀質感、技術參數及工藝流程等方面均比首輪樣板有大幅度提升,實現了較為理想的效果。
△??第1批GRC樣板:制模成型后需人工刷色,質感差且容易掉色 ?一合
△??第3批樣板:模仿灰磚提升質感,但紋理過于粗糙?一合
△??第6批樣板:設計方樣板確認,選定深色?一合
GRC幕墻模塊主要有兩種標準單元組成,我們在設計階段針對模塊外觀、凹縫控制、構造做法等細部進行了詳細研究,施工過程中進一步與幕墻深化單位及廠家核查、細化節點,明確各構件連接固定及構造層次的施工細節,如單元組合、嵌玻璃單元后期玻璃維護更換、室內石膏板封修外觀等。除了標準單元,對交接或收邊位置的特殊單元進行梳理整合,盡量減少特殊單元種類。
△??GRC標準單元細部剖面節點?一合
施工過程中,隨著拆除、復尺的推進,幕墻體系尺寸及定位一直處于動態調整的情況,我們采取了以GRC單元模數為基準、將幕墻體系內各部位的相對凹凸尺寸及交接關系相對固定的方式來保證整個幕墻體系尺寸的有效控制,如二三層的GRC幕墻與首層的玻璃幕墻完成面始終平齊,交接位置的鋁板相對凹進尺寸和木纖維板櫥窗造型相對凸出尺寸始終固定,出入口位置的人字形造型與GRC幕墻交接始終沿對角線等。
△??GRC幕墻與首層玻璃幕墻完成面平齊、交接位置鋁板相對凹進150mm、木纖維板櫥窗造型相對凸出800mm始終固定 ?一合
△??出入口位置的人字形造型與GRC幕墻交接始終沿對角線?一合
同時,我們對各種縫寬、收邊尺寸、外露構件尺寸等細部尺寸也進行了嚴格控制。幕墻公司算出的GRC幕墻中玻璃櫥窗收邊龍骨尺寸很大,我們因此對構造做法進行了調整,通過形成層次和凹凸來保證外觀邊框的尺度和精致度。
△??玻璃櫥窗的收邊做法,幕墻單位根據櫥窗尺寸算出的收邊龍骨尺寸很大,而外觀控制的造型尺寸很小,為避免外觀粗陋調整構造做法,通過層次、凹凸等手法保證外觀的精致?一合
——
立面之外
外立面改造的關注點不僅是對建筑形象的改變,同時還要綜合解決和提升建筑保溫、防水、防火、無障礙等建筑技術和功能層面的問題,以及與周邊城市空間關系的建立與改善,希望能通過這次更新,盡可能對建筑真正的使用帶來積極的改變。
建筑原出入口位于街角,超市人流量較大,為改善街角擁堵問題,我們在設計之初就建議封堵街角出入口,調整主入口至正對北側廣場。施工過程中與業主反復協商,最終保留了原有三個出入口,并增加了北側廣場出入口,為后續功能業態調整預留可能性。由于新增的北側廣場出入口位置室外標高比室內高約0.3米,著重進行了防水考慮,原出入口也都進行了臺階或坡道的更新,來滿足無障礙設計要求。
△??菜市場出入口與街道、地鐵口的關系示意草圖?于海為
菜市場北立面緊鄰一個地鐵出口小廣場,如何與周邊環境相結合、增強菜場的公共性與吸引力也是這次設計的目的之一。但周邊環境提升的各項內容是分屬不同的設計單位負責,我們除了解決出入口高差和建筑完成面的控制問題,還針對墻面箱體及舊電桿等市政問題進行了溝通協調。原本消極的北立面變成白色彩釉玻璃展示面,讓整個廣場一下子有了生氣。
雖然后因資金問題廣場的景觀設計未能按設計方案實施,僅保留了少量樹木和室外座椅,但這里依然成為一處充滿活力的公共空間。另一個遺憾是貼墻一處電箱多次協調沒能實現移位,建筑南側的人行道也沒有更新。
△??西側沿街立面及北側鄰近地鐵口的小廣場 ?張廣源
05
舊城更新中的現實主義
這次改造雖然在部分實施細節、泛光照明等方面有所遺憾,但基本實現了最初的設計目標;然而從更根本的城市更新意義來評價,希望借由立面風貌的改變來帶動內部空間和業態的更新,首層商業空間的的開放性來激發老城區的活力顯然還有很多未實現的想法。這些在設計中我們也都留了伏筆,包括面向地鐵出口小廣場的北入口、南側首層的幾個坡屋頂造型櫥窗,未來都具備直接變成開放店鋪可能性。
同期改造的相鄰東側商務樓首層就是幾個獨立店鋪,設計中結合標識、外賣檔口、和街道高差處理等細節處理效果還是不錯。我們也期待菜市場在后續的時間里隨著業態的進化,能最終實現我們最初的這些設想。
△??同期改造的東側商務樓底商為獨立店鋪?于海為
△??東側商務樓底層外賣檔口及標識 ?于海為
改造后的朝內菜市場已然融入到熙攘的城市日常之中,門口永遠理不清的電瓶車、快遞車,等不完的進進出出,嘮不完的家長里短,讓攝影師嘖嘖感慨沒有干凈的取景。但轉念一想,真實的生活景象正是如此,混雜、豐富。這也是在老城更新中的現實主義:應變與堅持、包容與平衡、以技藝實現記憶。
△??改造后的朝內菜市場,融入到熙攘的城市日常中,滑動看改造前照片 ?于海為
△??老招牌被置于首層展示櫥窗內,與其他舊物一起,提示著關于“朝內菜市場”的昔日記憶?于海為
完整項目信息
地點:北京市東城區
建成時間:2021年
建設單位:北京大龍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設計單位: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一合建筑
主創建筑師:于海為
建筑設計:于海為、陳祥飛、王春藝
結構設計:孫洪波
施工圖設計團隊:北京清水愛派建筑設計股份有限公司
幕墻設計團隊:北京佑榮索福恩建筑咨詢有限公司
材料:GRC纖維混凝土復合材料、木纖維板、鋁板
文:于海為
攝影:張廣源、于海為
圖:穆靈君
統籌:劉愛華
【辦公建筑】多功能 “工廠型”辦公樓,具有 X 鋼結構建筑的表現力
【教育建筑】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及企業管理教育中心 / 潘冀聯合建筑師事務所
【公共建筑】蘇澳高速公路休息區及服務區 / 翁祖模建筑師事務所
【辦公建筑】Choice 公司總部 / Plan Associates
Foster + Partners新作|摩根大通紐約總部首組官方渲染圖揭曉
【辦公建筑】Ultimo 公立小學/ DesignInc+ Lacoste
【辦公建筑】西山智谷——北京協同創新園 / CAA建筑事務所(視頻)
【公寓設計】Norris Road 公寓 / The Purple Ink
【居住建筑】150米超高層住宅——精細化設計:尺度、材料與美學的集合
【旅游建筑】Las Olas 度假屋 / Young Projects
【文化建筑】婺川復園——遵義市務川縣文化中心設計方案 / 外行建筑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打賞
×贈送成功!
贈送記錄可在消息中心查看
已扣除 30筑訊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