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深圳擬供應28個公共住房項目,前海羅湖等在列
發布時間: 2022-06-30 瀏覽(1623)
近日,深圳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布了《2022年度建設用地供應計劃》通知(以下簡稱《計劃》)。
2022年度全市(含深汕,下同)計劃供應建設用地1200公頃,其中新供應建設用地986公頃,更新整備供應建設用地214公頃(含舊住宅區改造供應居住用地19公頃)。
其中,本年度計劃供應居住用地365公頃,商品住房用地215公頃(新供應116公頃,更新整備供應99公頃),公共住房用地150公頃(新供應110公頃,更新整備供應40公頃)。
明確了今年計劃供應商品宅地為215萬㎡,而去年計劃供應的商品宅地為149.3萬㎡,明顯今年計劃供應商品宅地的面積比去年更大。
公共住房用地,包括安居型商品房等,共計28個項目,南山(包括前海)、羅湖、龍崗、龍華、光明、坪山、深汕等區都有分布,
此外,《計劃》中指出土地供應向租賃住房傾斜,單列租賃住房用地計劃,計劃供應租賃住房用地37公頃,占居住用地的10.1%。
首推三年滾動計劃 擬新供應28個公共住房項目
今年,深圳首次推出居住用地三年滾動計劃,2022-2024年累計供應居住用地1103公頃,年平均計劃供應居住用地367.7公頃。
具體如下:
2022年度計劃供應居住用地365公頃;
2023年度計劃供應居住用地368公頃;
2024年度計劃供應居住用地370公頃。
今年南山區新供應計劃規模包括前海(蛇口及大小南山片區)10公頃,其中居住用地5公頃,全部為公共住房用地,民生設施用地5公頃;
寶安區新供應計劃規模包括前海(會展新城片區、機場及周邊片區、寶中及大鏟灣片區)52.2公頃,其中居住用地6.4公頃(商品住房用地1公頃,公共住房用地5.4公頃),產業用地3公頃,商服用地0.8公頃,民生設施用地42公頃。
前海合作區具體計劃供應規模以《深圳市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2022年度建設用地供應計劃》為準。
根據深圳供地的實際情況,自2020年起,已經連續三年居住用地供應超30%,寫入《深圳住房發展“十四五”規劃》等計劃之中,且逐步實現(2020年供地計劃已完成),可以預見的是,未來3年深圳市場上房屋供應大增,其中將會有大量剛需盤涌現,這是剛性買家的福音。
在這份《計劃》中,最令人關注的是今年擬新供應的28個公共住房項目,含南山(前海)、羅湖及光明等多個片區,除了龍崗07-20-1地塊是安居型商品房,其余公租房、人才房均有覆蓋,具體以政府分配公告為準。
無論如何劃分,深圳進入公共住房時代也不遠了。
“三次房改”要來?
深圳共有產權房政策何時出臺
深圳房價的高位運行已成無法回避的共識。
早在2018年6月深圳正式啟動“二次房改”,大規模推出安居型商品房、人才房以及公共租賃房,從土地供給方式、建設方式到住房來源、分配方式來一次大變革,2019年10月出臺的“標定地價體系”,表明這項改革正在穩步推進,深圳此舉又走在了全國前沿。
根據這個標定地價體系,可售安居商品房和人才房的地價分別按市場地價的30%和40%確定,沿用至今。
去年7月,深圳住建局與深圳發改委發布《公共住房建設標準》,錨定最小戶型建筑面積為35平方米,2021年8月15日起實施。
其中,人才住房分為5種套型,套型建筑面積區間(平方米)分別為35-40、65-70、85-90、115-120、145-150;
安居型商品房分為2種套型,套型建筑面積區間(平方米)分別為65-70、85-90;公共租賃住房分為4種套型,套型建筑面積區間(平方米)分別為35-40、50-55、60-65、80-85。
前段時間有消息透露,今年6月深圳有可能出臺共有產權房的有關政策,共有產權房是未來深圳保障房體系中的可售型房產的主要組成部分,這一次的改革被視為“三次房改”的強烈信號。
共有產權房并非國內首創,在國外早有先例,英國在20世紀80年便啟動“共有產權計劃”,后演化成“共有產權房”以及“共享權益房”兩種類型的共有產權制度。此類房屋的不動產權為購房人(特定人群)與共有人(一般為政府性機構)共同持有,以保障有一定經濟基礎、但在商品房市場中仍難以購房的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
將來房屋出售時的增值收益按份額分配至兩方手上,看起來就像是合伙買房。
共有產權房實際上是從目前保障性住房體系演化而來。目前深圳并沒有相關政策出臺,未執行已受到各方的關注。
北京2021年出臺的“新型共有產權房”政策,舍去傳統共有產權住房在購房的諸多限制,只要符合城市限購條件,都可以購買新型共有產權房。也許可以為深圳提供一些借鑒意義,有需要了解的網友,可后臺留言“共有產權房”。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打賞
×贈送成功!
贈送記錄可在消息中心查看
已扣除 30筑訊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