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空間】在上海最潮的地下通道,乘上海浪看上海(視頻)
發布時間: 2022-06-29 瀏覽(319)
“每個人都有一個屬于自己隱秘的上海,彼此之間看上去并沒有聯系。它們鑲嵌在那個巨大閃閃發光的大上海里沉默。終有一個人把這些碎片的隱秘的上海聯系起來,才猛然發現這才是活著的上海。它們定義了我們所見的那個進擊的大上海?!?/p>
W-mills by Wutopia Lab受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和絲路視覺委托以萬里滔滔江水為主題打造的地下公共交通空間于2022年春節后正式落成。
這個僅3000平米的地下空間卻分成了四部分。A連接迪美地下商業的11米×91米的有坡度的大通道,B大通道盡頭的4×43米展覽通道,C連接人民廣場地鐵站的4×20米通道,D最后匯集ABC以及地面進入地下空間人流的380平方米的集散大廳。我有些猶豫,因為這是四個功能性不同,尺度不同的空間組成的空間,需要一個有力故事框架把它們整合成一個整體。說實話,有些難。
我有些遲疑,問館長為何要挑戰這么一個空間,她說“地上美是華彩,地下美是精道,一個可閱讀的城市,一定是看得見和看不見的一樣有嚼味,這才是一座精細化的全球城市,這才是上海。人民廣場地下空間綜合改造提了好多年了,規劃館走出第一步,希望能實現聯動,為生活在這座城的每一個過客,建造一個留得住記憶的溫暖過道?!迸靠偙饶腥擞杏職?。鼓舞之下,我決定試試。
浪奔 浪流
從上海地鐵十五號線吳中路站開始,工作室和我致力于把一個交通空間變成一個有象征意義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間。在這里,我還是想這么做。
我站在幽暗的通道里,有回聲。我閉上眼,仿佛聽到了水聲。我想起了上海正是因水興市。我睜開眼有了主意。水,塑造了上海獨特的城市品格。上海從無到有,因水成陸;從小到大,因水而興。江河汪洋塑造了上海開放的姿態海納百川的氣魄,也見證著這座偉大的城市從本土走向世界,從過去走向未來。我要在地道里創造一個明亮的翻涌的江河直到港口般的集散大廳以華麗的浪花輕輕拍打著上海,它就是城市規劃展示館主體。同時這個原來壓抑的功能性的地下空間也會變成一個屬于全上海市民的詩意和愉悅的城市社交文化場所。
滔滔一片潮流
A區迪美商業到城展館主體地下室是個斜坡。我把這個通道設計成加速區。吊頂和墻壁用GRG形成波浪翻滾的效果。我沒有把整個通道都設計成波浪的原因是是通道盡端的門洞只有6米,在這里通道收窄進入才4米寬的B區通道。所以我把通道的一半留白隱喻江岸。而另一半則是濤濤一片潮流奔向上海。
轉千彎 轉千灘
江水進入“閘”門后減速。加上B區本來就是展覽區,需要放緩節奏。所以吊頂變成簡單拱頂,延續A區一半藍一半白的分區。白色墻壁上只安裝兩個大型屏幕,播放上海代表性的新落成的文化生活空間。這個區域很平靜,不過對于建筑師而言,確實要克服許多難點才能用一個完整統一純粹的敘事加以表達。要在高低不一的零散組織的場所里實現具有高度一致性和沉浸感的空間體驗,就必須在盡力塑造整體感的同時降低干擾。
而對于地下空間來說,各類安全保障以及通風采暖等設施要求再規范上是最嚴格配置,這就給追求純粹的建筑師出了極大的難題。工作室天花上采用參數化設計的波浪GRG造型模塊塑造出了波瀾壯闊的浪潮,并為了保證這片“水面”完整無暇的效果,設計團隊通過與設備廠商密切合作,在模型中精心尋找并定位“隱藏”設備的最佳位置和角度(沒錯,風口要根據浪花調整角度并保證風量),最終在確保所有設備不折不扣保證規范要求效果并得以落位的同時,把設備對視覺整體感的干擾也降低到了最低程度,實現了令人震撼的整體效果,澄澈的浪花在頭頂和壁面翻滾。市民門站在岸邊,看著蜿蜒流淌的河流,一定會有沖動想乘風破浪,轉千彎,轉千灘去上海。
江水永不休
我設計了一個藍色拱頂象征水光映射的隧道作為C區通道聯系地鐵。江水在這里緩速平靜地流淌。我把地鐵看成上海一種的特殊形式的河流,江水匯聚升格成地鐵四通八達于上海。
我喜愛藍色,或者用青色(取自青金石的克萊茵蘭就是中國古代的青,青天的青)就是代替更合適。但藍色是很難在燈光下表現完美的顏色,尤其是全部用藍,教科書都不敢這么教的。但經過多次比較,團隊和我最后用潘通4175C,552C,7451C三種藍色作為漸變層次結合燈光設計疊加首創性地創造了中國第一個完全只用藍色打造的室內空間,這個藍色水世界讓我有了類似庚斯博羅的成就感。
翻百千浪
之后就是泛起千百浪的高潮集散大廳。我用最擅長的穿孔鋁板以三層疊加模仿層層疊疊的浪潮把大廳各種零散孤立元素比如大型扶梯,玻璃幕墻,建筑內墻,禮品店,咖啡店,通道入口,臨展廳入口圍合而成一個連續激動人心的藝術場所。
但建筑師僅僅營建一個視覺奇觀是不夠。規劃館的地下空間就是一個微縮的水岸之城,它將在這里書寫蘊含上海魅力的故事新篇。這里不僅是一個大型公共文化設施的功能空間,未來更將成為一個藝術氛圍強烈的市民客廳,市集、展覽、文創、表演都將一一在這里呈現,而可以想象的精彩遠不止此。建筑師創造場所,市民創造記憶,我們一起創造上海。
乘上海浪看上海
透過包裹集散大廳的層層浪花,市民可以隱約看到城市規劃展示館的臨展大廳。2000年初建成的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于,是上海城市文化地標,也是上海對外宣傳的重要窗口。2022年的春節,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完成了全面翻新整修工程,以煥然一新的面貌即將重新向公眾開放。上海市民可以從地鐵,迪美商業沿著地下通道乘著上海浪來城市規劃展示館看上海。一個我們引以為豪的熟悉但又藏著許多我們不知道的驚喜的上海。
“認同并遵循了上海的生活方式,行為準則,價值和文化同時把上海視為歸屬的任何人都可以是上海人?!?/p>
| 彩蛋 |
這是W-Mills by Wutopia Lab設計的第二個地下交通空間,也是第三個地下空間*。臨展廳的第一個展覽是同濟大學教授王偉強老師策展的《京滬城市文化比較研究影像展》,值得一探究竟。
項目圖紙
△滔滔江水地面圖案
△迪美通道
△展覽通道
△地鐵通道
△集散中庭
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地下空間設計
設計公司:W-Mills by Wutopia Lab
主持建筑師:俞挺
項目建筑師:丁叮
項目經理:丁叮
設計團隊:王丹,宋建勛,肖云海
施工圖設計公司:上?,F代建筑裝飾環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照明設計:Wutopia Lab
色彩設計:Wutopia Lab,絲路視覺
建筑攝影:CreatAR Images
項目地址:上海
建筑面積:3000㎡
建筑材料:穿孔鋁板,GRG,環氧磨石,鏡面不銹鋼,玻璃
設計時間:2021
建設時間:2021~2022
更多精美建筑案例,請點擊下方:↓ ↓ ↓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打賞
×贈送成功!
贈送記錄可在消息中心查看
已扣除 30筑訊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