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建專訪】BIG合伙人Kai-Uwe Bergmann
發布時間: 2022-05-09 瀏覽(445)
Kai-Uwe Bergmann
Kai-Uwe Bergmann 是BIG事務所合伙人,擁有深厚的專業經驗,負責的項目遍布全球各地,包括北美,歐洲,亞洲和中東。
Kai-Uwe領導BIG的業務發展部門,該部門目前在超過25個不同的國家設有辦事處,同時負責監督BIG的宣傳溝通事項。Kai-Uwe具有美國和加拿大注冊建筑師資格,最近為保護曼哈頓10英里海岸線的防災計劃做出了巨大貢獻,并擔任賓夕法尼亞大學城市防災工作室聯合指揮。他曾在佛羅里達大學、美國圣地亞哥新建筑與設計大學和他的母校弗吉尼亞大學任教,以此豐富自己的專業資歷。
Kai-Uwe也是美國建筑師協會會員、Van Alen研究所前任董事會成員,并參與眾多國際評審團工作,在全球范圍內以BIG作品為例講授建筑設計。
《青年建筑》特約記者那小海對Kai-Uwe Bergmann進行了專訪。
青年建筑:BIG在中國有眾多粉絲,大家都很關注BIG的發展。能否概述一下這兩年BIG的發展變化?
Kai Uwe:BIG現在是個成熟的設計事務所,我們有600多名優秀建筑師,分布在全球4個辦公室中,哥本哈根,紐約,倫敦和巴塞羅那。我們現在不單純是BIG建筑設計事務所,我們現在是BIG LEAP,涉及四大業務板塊,景觀Landscape,工程Engineering,建筑Architecture和產品設計Production,這使得BIG成為一個綜合性的設計公司。今年對BIG來說非常特殊,因為今年我們有16個項目建成。以前,我們平均每年只能看到一個項目建成。因為建筑的完成涉及各個因素,需要漫長的時間來等待。比如深圳能源大廈,我們是8年前開始參與的。所以我們一直非常耐心,也非常樂觀的期待著有更多的項目的建成。
項目圖片均來自BIG官網@big.dk
青年建筑:BIG的設計很多時候以出其不意的形式,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形式對于BIG的創作,占多大的作用?會不會在設計過程中,為了形式而形式?
Kai Uwe:BIG在設計過程中,并不是為了形式而形式。我們在創作每個建筑形式的時候,都是依據背后的邏輯,其形式是基于實用性的。比如哥本哈根動物園熊貓館,我們需要為兩只熊貓設計它們的居所,他們一年中,除了2周,其他時間都是不愿意在一起的。所以,我們設計了“陰陽”的形狀,相似但分開,相離且互補。兩只熊貓各得其所,有均好的室內和室外空間。同時,我們考慮了觀眾的流線,可以360度任意一個方向進入整個場地,并且能近距離觀察熊貓。所以,熊貓館的形狀即是熊貓的居所和觀眾的流線,自然而然導出的結果。
項目圖片均來自BIG官網@big.dk
青年建筑:BIG的很多項目,在原有的功能基礎上,出乎意料的增加了新的使用功能,比如Amager Bakke發電廠變成極限運動的目的地,世博會丹麥館添加了自行車道。這些想法創意是一開始就設定的,還是設計過程中,自然形成的?
Kai Uwe:我們以Amager Bakke為例,項目原為垃圾焚燒發電廠。業主舉辦競賽的目標,是使一個本該丑陋的發電廠不那么丑陋。作為發電廠,周圍要建起高聳的丑陋的圍墻。單純建高墻容易倒塌,所以內部要增加很多結構,上面再覆蓋一個屋頂。那既然有了工廠、高墻、有坡度的屋頂,結構,我們就想著,那干脆再給它加個用途吧。于是,這個項目重新定義了垃圾焚燒發電廠與城市之間的關系,于城市而言,它不再是一座孤零零的發電廠,我們為它注入了新的功能,對于孩子們來說,他們就會認為這是運動場地。
項目圖片均來自BIG官網@big.dk
青年建筑:BIG的匯報方式獨樹一幟,充滿科技感,代入感,讓人印象深刻。對于BIG來說,表達起到多大的作用?
Kai Uwe:溝通方式對我們來說十分重要,因為我們人類都是社交型動物,人與人之間都是基于溝通交流的。我們在做每個建筑,每個產品,發明每個技術的時候,都是有一個用途的,它的出現是有意義的。有了意義,有了目的,人們才會真正的關注它,對它產生好奇并想去了解。這才引發他們的參與感,只有得到了人們的參與,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BIG官網@big.dk
青年建筑:BIG的設計過程中,制作模型對于建筑設計的重要性。
Kai Uwe:我們認為,制作模型,對于建筑師來說十分的重要。有一些產業,他們的產生創意的方式是有了想法之后,重復的說,重復的表達。我們認為,對于建筑師而言,除了構思,重復說,你得做。這就可以通過制作模型進行形體推敲。因為如果你只是用腦子想,用嘴巴說,隨著時間的推移,想法會流逝,創意會損耗,你需要用模型的制作把想法表達出來,有了模型后,你再去推敲,調整,再去做出新的模型。我們認為,要通過思考,表達,加上做模型,三者合一,才能成就一個好的方案。同時,模型作為一種實體,它們儲存了你的想法,并能很好的分享。對于新加入BIG的設計師們來說,幾千個現成的模型就是很好的教材,把前人們的思考的結晶呈現在他們面前,使他們能快速的學習到新的設計概念。
圖片均來自BIG官網@big.dk
青年建筑:在BIG工作是一種什么體驗?
Kai Uwe:我們尊重所有的員工,無論你是實習生還是資深建筑師,我們對待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尊重每個人。另外,我們遵從,“賣力工作,盡情玩耍 work hard, play hard”。我們鼓勵交流,在玩耍中發揮創意。我們舉辦很多交流活動,社交講座,游學參觀,鼓勵大家互相交流,表達自己。
項目圖片來自BIG官網@big.dk
青年建筑:BIG事務所的開展項目的工作方式
Kai Uwe:我們花在構思上的時間通常持續8-12周之久。我們堅信“需三思而后行”,前期的構思很重要。我們有強大的數據庫,在平時充分的積累充實我們的數據庫,在前期研究中,可以迅速的從數據庫尋找到項目所需的資料和信息。在前期充分研究,準備后,我們設計通常能找到正確的方向,這可以大量的節約后續的修改時間。如果研究不足,倉促設計,后面會耽誤更多的時間去修改,彌補,甚至返工。所以,我們不可能4周就完成一個方案。另外,我們采取合伙人負責制,每個項目都有一個合伙人負責。選擇具體負責的合伙人基于多個因素考慮,根據合伙人的檔期,或者合伙人擅長的項目類型,或者管轄的地區。我們總會保持溝通,合理分配合伙人在不同的項目上,而不會拍腦袋隨意指派。
圖片均來自BIG官網@big.dk
青年建筑:BIG近兩年在中國市場的進展
Kai Uwe:我們在參與兩個競賽,一個是OPPO辦公樓的競賽,持續了一年的時間,另一個是騰訊園區項目,也是競賽,有一年半的時間了。我們始終關注著中國市場,也積極的參與到有趣的項目中。我們期待這兩個競賽有好的結果,然后可以把我們的創意,激情,愛,繼續帶到中國。
項目圖片均來自BIG官網@big.dk
青年建筑:BIG的新書,以及在中國舉辦BIG設計展的計劃。
Kai Uwe:我們明年4月將會出版新書《Form Giving》。這是繼《Yes is More》,《Hot to Cold》之后的第三本BIG著作。對于在中國做BIG建筑設計展,我們一直很期待,只是需要有很好的契機。策劃一個大型展覽需要很大的人力物力財力,我們需要找到合適的合作伙伴一起做這件事,一旦時機成熟,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就會把BIG展覽帶到中國。
圖片均來自BIG官網@big.dk
青年建筑:對于年輕建筑師的建議
Kai Uwe:多旅行。在實際的體驗中,形成對建筑的真正感官。你無法在電腦上做出最好的空間,也無法在屏幕上體會燈光效果。你需要實際身在其中,在大腦中構建自己對于最好的空間,最好的建筑尺度的觀感,再去結合到實際的設計中。所以我建議,努力工作,多多旅行,盡情玩耍。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打賞
×贈送成功!
贈送記錄可在消息中心查看
已扣除 30筑訊幣